close

第十四章 文蛤養殖要點 劉富光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臺西分所


 
一、前言
 
文蛤在產地俗稱粉蟯、蟯仔,市面上通稱蚶仔、蛤蜊。肉味鮮美清甜,富含蛋白質,鈣、磷、鐵質及微量元素等營養。一般作湯、或炒或烤、浸漬調味成鹹文蛤,為海鮮店不可或缺之佳餚。文蛤通常以生鮮方式販售,但零售價格不貴,是家庭主婦很喜好的美食與羹湯原料,屬於普遍之海產品。文蛤之殼形略呈三角形,腹緣鈍圓,殼皮呈黃褐色為主,其色彩及斑紋因成長階段及個體間變化很大。
 
二、放養前應注意事項
 
1.
晒池與注水

收穫後之池塭,將池水排乾後,再以挖土機在池塭四週挖掘深溝,並以抽水機將滲入溝內之水抽出,讓池底晒乾至龜裂(充分氧化至少需1個月)。若池底有機質厚度超過10公分,則需以挖土機翻土1公尺以上,將深層沙質翻出地表,再以推土機整平。近年來,亦有業者在池底埋設第一層沙層之淺水井管路,來抽排底部沙層水,以便曬乾池底。
池底晒乾至龜裂後,每公頃施撒茶粕500-1500公斤左右,作為底肥並可藉以毒殺池中螺類與雜魚、蝦。當茶粕發酵後再排水及晒池,並以耕耘機翻鬆表層土,繼續曝晒1-2星期,然後注水準備放苗。若池中有較大型之雜物,放苗前應先以文蛤採收機撈除。養殖池有抽排沙層水設備者,在茶粕發酵前,可先抽排少量沙層水,使茶粕水滲入一定深度;當茶粕完全發酵後,再抽排沙層水,使已發酵之肥水滲入池底並晒乾池底,之後,同樣以耕耘機翻鬆表層土,才可進行撒苗放養工作。
為改善老化的養殖池底環境,應予重新填砂,使得養殖成果與新闢池塭相當,此舉雖然增加養殖成本,但由於單位面積生產量可以大幅提升,因此投資成本在短期內即可回收。
放苗前注水時,因有害水生動物之卵或幼苗(如螺類、貽貝類、蝦蛄、吳郭魚等)很容易混入,並在養殖池中快速成長或增殖,會與文蛤競食,甚或干擾文蛤攝食行為。因此,在水門要掛長形網袋以濾除大型生物。如以抽水機注水,則需在出水管口綁細網。另可引注沙層水並混合地下淡水,雖然較費時日,但卻可完全隔絕公共水道之有害水生動

2.選苗與撒苗

可透過各種管道,購買品質佳、活動力強且無成長停滯環紋之文蛤苗,訂購前可先至該育苗池瞭解蛤苗狀況及觀察池中是否有螺類等有害生物。另需調整放養池水鹽度使其低於所購蛤苗池鹽度,撒苗時,先插竹片作為標幟,以便均勻撒佈蛤苗。
整在春季放養幼苗,由於放苗前有充份的時間徹底整池,養殖環境條件因而極佳,加之幼苗健壯,因此養殖初期即使遭逢農曆三、六月季節交替期,亦不致引發大量死亡。若池底含沙量不高,甚或為粘土質,且淡、海水水源的水質不良,則此時宜放養較大型的苗,以增加對環境之抵抗力。放養春苗雖然仍需冒著農曆九月份另一大量死亡之高風險期及冬季絲藻孳生之困擾,但正值成長旺盛的稚貝抵抗力較強,因此可順利養至隔年農曆三月前收成上市,如此便可避開第二年三、六月的死亡風險期,以減少養殖損失。
 
三、養殖期前段養殖管理應注意事項
 
撒苗次日需觀察幼苗潛沙狀況,若因底土太硬或因水質不適應,導致幼苗無法潛沙,可使用採收機沖鬆底土,或排水後再注淡、海水調整鹽度與pH值來改善。撒苗3日後,池水若未變清澈,則需降低水位,注入清澈淡、海水,待蛤苗攝食恢復正常後,再逐漸調高水位。放苗3個禮拜後,可開始酌量投撒飼料。為預防養殖池孳生絲藻等有害生物,放苗後可混養虱目魚等草食性魚類;若要去除螺類孳生,則可混養蝦類或黑鯛等鯛科魚類。混養虱目魚密度約為800- 1000/公頃,鯛科魚類約為500-1000/公頃,草()蝦約為100000/公頃。因放苗初期一般都保持較高之透明度,絲藻容易生長,因此,使用除藻劑應以抑制絲藻之持續繁生為主要考量,以免使用過量而影響文蛤成長。
文蛤初期成長正常,中期成長如發生停滯的情形,勢將影響文蛤之正常成長。究其原因,可能係:

  1. 天氣變化太快、吹南風或日夜溫差太大之天氣等。
  2. 投撒飼料過量,造成池中浮游生物大量繁生,動物性或植物性浮游生物互相消長變化太快,影響文蛤之正常攝食。
  3. 投撒飼料不足,且排換水量與次數不夠,亦將導致天然食物之不足。
  4. 池水透明度太高,滋生各類底藻(例如:絨毛狀藻舖滿池底,老化後浮於水面,或綠色絲狀藻,蔓延極為迅速),以及輪蟲、原生動物等的大量繁生。養殖中期,局部緩慢零星死亡,其原因與初期成長停滯雷同,當文蛤體質虛弱時,更易遭受細菌、病毒感染而發病死亡。

 
四、養殖期後段養殖管理應注意事項
 
養殖後期,螺類、扁蟲等可能大量繁生與文蛤競爭食物;亦或其他微生物、細菌等佔優勢而抑制微細藻類之增殖,均會導致文蛤虛弱而斃死。愈接近養殖末期,文蛤達收成規格時,飼料量需求大增,往往過量投餵而未警覺,若有成長停滯或肥滿度下降之狀況,則為零星斃死之前兆。養殖密度愈高,投餌量之調整愈困難,若進排水時效未充分掌握,危險性更高。此外,在生殖巢極易成熟之較高水溫季節,容易因池水水溫變化的剌激而排精卵,精卵排放後體質較弱,若遭逢水質惡化且未及時發現並處理,則會引起死亡。因此,當發生文蛤零星死亡現象時,需先充份供給食物且勤加排換水以增加肥滿度後,再以文蛤採收機不掛網鬆沖底土,作底質結構之改良。另,嚴重老化或曾發生大量死亡之養殖池,一旦消毒整池不夠徹底,在養殖初期適量投餵仍可安然無事,但後期易有倒藻泛池之傾向,將影響文蛤的成長與活存。
接近收成時,品質低劣之文蛤常出現殼表暗淡灰黑或明顯被附上一層黑色薄膜,呈脫皮狀或頂殼部腐蝕脫皮狀、外殼易碎裂、外形接近圓球狀,而殼內肉質含量極少,且在常溫下不耐存放,未超過一天即出現開殼死亡現象。遇此狀況可採翻掘池底土質並維持較長時間之池水流動,即可逐漸改善。
 
五、收穫階段應注意事項
 
文蛤養殖一般在10-15個月即可收成,收成時文蛤體型篩選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六分篩網及五分篩網(網目9.3公分×1.5公分),篩網規格係由販運商視文蛤產量或消費需求量而定,若文蛤產量過多或消費需求量少,販運商會要求以六分二網目9.3公分×1.86公分)或六分半(網目9.3公分×1.95公分)篩網來篩選文蛤體型,當文蛤產量少或消費需求量高,則採五分八(網目9.3公分×1.74公分)篩網來篩選文蛤體型。超過六分篩網以上者屬中型規格,五至六分篩網間為小型規格。
與販運商訂定採收日期後,業者即聯絡文蛤採收機與篩選女工,在採收前1日需備妥採收工具,如:吊具、採收籃等。採收可分成第一次採收及清底等二階段,各階段文蛤機採收時間約為14-18小時/公頃,在完成第一次採收後,業者需排換水以免渾濁之池水造成尚未採收的文蛤斃死。文蛤收獲後,再捕撈養殖池中混養的魚類,以利下季放養的準備工作。文蛤收成勞動成本受產量高低及死殼數量之多寡影響較大,由於單位面積收成所需文蛤採收機時數固定,因此,可藉由增加每日文蛤採收機數量,縮短收成期日數,以減少篩選工及運輸工工資,達到降低生產成本之目的。
 
六、其他應注意事項
 
養殖過程直接投撒飼料的作用,乃利用飼料中各種游離物質在水中溶解釋放特殊味道,以誘引文蛤伸出進排水管,增強攝食行為。若投撒過量,飼料會沈在池底直接發酵,破壞文蛤棲息之底質。若先將飼料在發酵池中發酵分解後再注入養殖池中,如文蛤未完全利用,也可被文蛤的餌料生物所利用。
目前文蛤養殖業者以抽取藻水或發酵池「肥水」為主要養殖方式,另外以潑灑魚粉或吊餵下雜魚為輔助方式,至於直接使用文蛤輔助飼料的方式則較少。
為預防文蛤不適應養殖環境而爬出底土表面,可於平日定時開動水車以增加溶氧。另,水溫在32以下時,儘量排水以降低水位,或邊排水邊注淡水。當文蛤不適應養殖環境情況嚴重時,可利用夜間排乾池水,再以淡水清洗後補充海水,也可施撒沸石粉、石灰或茶粕浸出液來增加溶氧、調整pH值以改善水、底質。
文蛤養殖池混養虱目魚達每公頃 500尾以上時,至少三天要投餌一次,否則因虱目魚索餌,攪動底土,導致池水懸浮顆粒太多會影響文蛤攝食。而混養蝦類,無論數量多少,每天仍需投餵飼料,若蝦類活存率高時,池水營養鹽會日漸增加,為維持適當之透明度,必需增加注排水次數,以避免文蛤斃死。
農曆三、六、九月常會發生文蛤季節性大量死亡現象,在此期間業者之防範對策如下:

  1. 農曆三月份春雨期間,河床廢水污染淺海海水,且在回溫期文蛤生殖巢成熟,環境若變化極易排精排卵,在文蛤虛弱狀況下,遇鹽度驟變與不慎注入污染水源則易引起死亡,且死亡會蔓延至一發不可收拾。在此時期,如池塭水質變壞,則需以淡水稀釋,若文蛤活力還正常,則可注入少量高鹽度之海水以維持池水鹽度。
  2. 農曆六月份,進入高溫期且正值乾旱期,若梅雨不足,淺海文蛤會因高溫高鹽度而死,池塭文蛤若排換水不便者亦會發生此現象。尤其是渡過冬季,體型較大即將收成之文蛤,因混養魚蝦如投餵過量而導致浮游生物相發生變化時,除非排注水迅速,否則文蛤很容易出問題。因此在高溫期,即將收成之文蛤池,需避免高密度之魚蝦混養。
  3. 農曆九月份,為季節交替時期,日夜溫差變化較大,活力較差之文蛤較不能適應,當池水透明度低而排換水仍無效時,則需緊急以抽水機儘可能抽乾池水,並以淡水洗池,再補充海水調回鹽度,觀察狀況,必要時再重覆處理以搶救文蛤。

近年來有些業者反應文蛤養殖有體型變小及養成期間拉長之現象,經試驗所初步瞭解,業者之養殖經驗與文蛤生產量多寡無顯著關係;文蛤養成期間長短與業者本身之養殖經營管理技術與方式、單位面積放養量、養殖池水(底)質、養殖池混養魚蝦貝數量、養殖池環境及氣候等條件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另依據初步調查結果發現,在同一年度內的不同業者,收成文蛤之體型大小比率及單位面積生產量,同樣受到前述因素的影響,其變化很大。此外,同一養殖業者於不同年別間之產量及收成時文蛤體型大小比率也有明顯的差異,這些現象說明了養殖生物往往會受到許多變動因子而影響養殖結果。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quaculture123 的頭像
    aquaculture123

    水產養殖技術的部落格

    aquacultur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