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水產育成飼料之使用

        人工飼料是集約式養殖不可或缺的,而正確的餵養能使飼料更有效地被利用,不但能避免飼料的浪費,且能減少殘餌污染水質。養殖系統的管理常受到環境因素、技術因素、及經濟因素的限制,因此、飼料的選擇、投餌方式、投餵量、及投餵次數等的配合,對於整個養殖的成功與否具有重大影響。若不瞭解水產生物攝餌習性的基礎知識,就無法合理地經營養殖事業,水中生物的攝餌行為及對餌料的嗜好性非常複雜,各種內在因子和外在因素相互關連著。本節主要探討飼料的投餵管理及貯存。

(一)飽食量

        生物一次滿腹的攝餌量稱為飽食量,各種水產生物由攝食到滿腹的時間因種類及體型大小而不盡相同;以蝦為例,約為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一般而言,飽食量是隨著體重的增加而成直線性上昇。攝餌習性對飽食量的影響頗大,如斑節蝦為夜行性,其夜間攝餌量較白天為大;而石斑魚對沈於池底的飼料不喜撿食,但黑鯛卻又屬於沈底攝餌。另外,養殖物對飼料的習慣與否、健康狀態與飼料的投餵方法及投餵次數等,都能使養殖生物的攝餌活動及攝餌量發生變化。

(二)環境因素

 

        水產生物的攝餌強度受水溫、鹽度、水中溶氧、及有毒物質等環境因素影響。在適當水溫範圍內,池中水溫愈高,飼料消化速度愈快,攝餌量也愈多。養殖池中溶氧量對水產生物攝餌影響很大,溶氧飽和度在蝦類如低於50﹪—70﹪,在魚類若低於30﹪—50﹪則其食慾減退,攝食量也會急驟減少。池中若氨、亞硝酸、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濃度太高,則攝食情形亦受影響。

(三)飼料的物性

        通常水產生物對天然餌料生物的嗜好性較人工飼料為高。飼料中的化學物質、粒度、硬度及色彩等均影響攝食;尤其是粒徑與魚類口徑有密切關係。而在蝦飼料方面,蝦是用螯及前肢抱住食物送入口器,利用上顎和下顎銳利的牙齒輾成碎片,攝食過程很長,因此飼料的溶失性很重要。為減少飼料長期在水中而造成溶失或崩解,飼料的水中安定性要非常良好,對蝦類飼料而言,至少須在水中1~2小時不崩解。

(四)促進攝餌物質

        在攝食過程中,由飼料直接引起物理刺激(如形狀及色彩等),或由飼料浸出液成分所引起的化學刺激感應,都具有誘餌及促進攝食之作用。攝餌促進物質不僅提高攝餌量,對增重及換肉率亦有改善效果。通常飼(餌)料中的某些胺基酸、核酸、甜菜鹼以及一些有機酸等均具有誘引水產生物攝食之性能。飼料原料中如啤酒酵母、肝末粉、蝦粉、醱酵副產物及藻類等均含有許多促進攝餌物質,而另行添加者以胺基酸及甜菜鹼較常為業者所使用。

(五)飼料的選擇

        選擇飼料應注意下列幾點:1.包裝紮實,不可有車縫線不良或包裝袋破裂之現象;2.飼料成粒要良好,顆粒勻稱整齊且外表光滑沒有粉末,呈味要有濃烈的腥香或芳香,硬度適宜,且不可有長黴的現象;3.考量飼料的水中安定性;4.營養組成需均衡,至少須合於國家CNS 規定;5.可以買不同廠牌的飼料比較其嗜口性及換肉率。

(六)飼料的保存

        飼料在保存過程中,許多營養成分會隨保存時間的增長而減少其營養價及可利用率(表3.),甚至引起飼料品質變壞,對養殖生物造成毒害。飼料不宜大批採購,保存過久或不當的保存狀況如: 高溫、過濕、強光、及微生物等,都會引起飼料品質降低。飼料存放地點需通風良好、不可照到陽光及濕度不可過高。建議飼料貯存期限在夏天溫度28℃—31℃情況下,不要超過15天;氣候溫和的月份,氣溫約為10℃—20℃時,貯存期約可至30—40天。

(七)飼料的投餵方式

     由於各種魚的習性不一或養殖戶對特定魚種飼養方式既定觀念,造成臺灣目前紛雜歧異的飼料投餵方式,而以海水魚飼料及投餵方式為最。如黑鯛、黃鰭鯛及黃錫鯛膽怯而易受干擾,除非幼苗期即馴以沉性粒狀或浮性飼料,否則其對粒狀飼料的接受度甚低,目前一般養殖戶需以粉料做成約1 公斤的糰狀飼料並置一保麗龍的浮子於內,以為飼料攝食狀況的指標,此使得現場操作增添不少麻煩;而紅鰽、七星鱸及烏魚可接受浮水性飼料或粒狀飼料投餵,因而可省卻不少人工。因此徹底了解各魚種攝食的習性及馴餌的方式,對於飼料效率的提昇及現場人力的節省是很重要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quaculture123 的頭像
    aquaculture123

    水產養殖技術的部落格

    aquacultur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