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漁業生物學上常用的專有名詞之定義

  • Absolute recruitment 絕對補充量

在單位時間內(通常為一年),進入漁場成為漁業對象的魚群數量。

 

  • Age 年齡

從出生到死亡所活的年數,以阿拉伯數字表示。某年4 1日孵化出生的

魚在第二年331以前均為0+歲魚。某特定年中同一歲數(如 0歲)之魚群就稱為該年之 0歲年齡群(age group),如此類推。

 

  • Age at first capture tρ'首次漁獲年齡

魚群經由成長或洄游成為某種漁業作業對象時的年齡。

 

  • Agedeterminationcharacters 年齡(鑑定)形質

多數魚類身體內的若干組織,包括鱗片、耳石、硬棘、脊椎骨、甚至耳屎、黃體等,由於某種生理上的作用隨季節改變而留下不同之痕跡(例如耳石上的明暗帶)。透過觀察這些痕跡,加以統計整理,即可用來推算個別魚體的年齡及其以往的成長過程。

 

  • Age length key 年齡-體長換算表

漁業生物研究時必須長期記錄漁獲物中的年齡組成百分比資料。由於個別魚體年齡的判別相當費時,一般上都是先用一批已知年齡和體長的魚體做成換算表,然後在其他調查中僅收集漁獲物中的體長資料分布,再據以換算為魚齡分布。

 

  • Age-structured model 年齡結構模式

利用魚群年齡組成資料逐步發展為資源評估的理論模式。如動態組合模式即

為其中一例。

 

  • Anadromous species 溯河性魚類

泛指在海中成長,但成熟後溯河洄游至原出生地之河流上游產卵之魚類。著

名者如鮭魚(salmon)。

 

  • Annual or seasonal growth rate h()成長率

滿一年(季)所增加的重量除以原始重量。即h=Wt-W0/W0

 

  • Annual or seasonal total mortality rate A年(季)總死亡率

一年(季)中魚群死亡之個數除以原始數量。也稱為實際死亡率(actual

mortality rate)或死亡係數(coefficient of mortality)。

 

  • Annulus 年輪

在年齡形質(如耳石、鱗片等)中用以表示年齡時每滿一年的痕跡稱之。其

確實位置因魚類及使用之形質而有不同。

 

  • Artisanal fishery 技能性漁業

在沿近海區域由個人或少數人共同操作,且需要特別技術進行的小規模漁

業。

 

  • Asympototic length L∞)極限體長

某魚群所有個體在自然狀態中所能增長之最大長度之平均值。

 

  • Asympototic weight W∞)極限體重

某魚群所有個體在自然狀態中所能達到之最大體重平均值。

 

  • Availability r可利用度

 (1)受漁獲作用的影響之魚群部分,可在其他季節時和其他沒有被利用的魚

群混合在一起。

 (2)C/f or Y/f):即單位漁獲努力量。

 

  • Biomass B生物量

魚群總重量,或有特定涵義(如扣除胃內含物後)之部分。

 

  • By-catch 附屬漁獲量(物)

原來不是漁獲的對象,但卻混合在漁獲物中的其他水產生物。

 

  • Carrying capacity 生態負荷量

某種特定的生態環境(或系統)中所能包含的全部或某特定生物總量,以統

一單位(如公斤)表示時稱之。

 

  • Catadromous species 溯海性魚類

成長期在淡水中度過,但產卵場在海洋中之魚類,如鰻魚。

 

  • Catchability q作業度

每一單位漁獲努力量所能捕獲魚群的百分率。也稱為作業度係數catchability coefficient),漁獲死亡強度(force of fishing mortality)。例:每網次拖一小時可捕獲該魚群的萬分之一,則該拖網對該魚群之作業度係數為q=0.00001

 

  • Catch curve 漁獲物曲線

以魚群數量之對數值對年齡或體長值作圖所得曲線,表示在漁獲物中隨著

年齡增長之數量減少情形。     

                                           

  • Catch per unit of effort 單位努力漁獲量

簡稱 CPUE catch per effort C/f or Y/f )。某特定單位的漁獲努力所捕獲的魚數量或重量,也稱為漁獲成就(fishing success)或可利用(availability)。例如某標準拖網每作業一小時可捕獲200公斤之漁獲物, CPUE = 200 公斤/小時。

 

  • Cohort analysis 年級群分析

漁獲統計資料分析時特別針對某年級群(year class)探討其在整個漁業過程(從進入補充群至完全消失)中之數量衰減情形,並且以逆推算之方式求得以往的漁獲死亡率及年級群數量,這一類的漁業分析方法就統稱為年級群分析。由於在推算當時該魚群已經不存在,故其中的一些方法被稱為虛擬魚群分析Virtual Population Analysis,簡稱為VPA)。

 

  • Conditional fishing mortality rate m漁獲死亡率 

在沒有自然死亡之前提下,在一年(季)中,所捕獲的魚佔原始魚群的比率,也稱年漁獲死亡率(annual fishing mortality)或季節漁獲死亡率seasonal fishing mortality rate)。

 

  • Conditional natural mortality rate n自然死亡率

在沒有漁獲死亡率的前提下,在每一年()中,自然死亡的魚數量佔原始魚群數量的比率。也稱年自然死亡率(annual natural mortality rate)或季節自然死亡率(seasonal natural mortality rate)。

 

  • Critical size 臨界體長

某年級群魚群在某特定時間中之自然死亡率損失等於其瞬間成長之體重增加時之體長值稱之。也稱為最適體長(optimum size)。

 

  • Critical period 危險期、臨界期

在魚群整個生活史中對其數量有特別重要影響的階段稱之。一般上都發生在

幼年時期。

 

  • Daily ring 日周輪

若干稚魚期魚類的耳石上會有因晝夜水溫等變化留下當日的輪紋,由輪紋的

數目可推測期孵化後之日數,甚至食性改變的時期等。

 

  • Deep Scattering Layer D. S. L.)深散射層

若干水深較大(約一百公尺以上)的海域中常有小型浮游生物及稚魚成群聚集在某水層中,因晝夜不同而作垂直性洄游(Vertical migration)。這些聚集的生物可用回聲探測器(Echo sounder)測得。

 

  • Dynamic pooled model 動態組合模型

這是英國漁業學者畢佛特(H. J. H. Beverton)與何特(S. J. Holt兩位共同在1957年提出來的單種類漁業資源管理理論模式。經由各種資料獨立推算某魚群的魚群生活參數,包括年齡組成、體長-體重關係、死亡率、成長曲線,補充群量等。以一條複雜的微分方程式表示漁獲量與各種參數的動態關係。管理者可經由控制方程式中各種變數的狀態,從而預測漁獲量的可能大小。並且由此達到最大持續生產量(MSY)的目標。

 

  • Ecopath 「生態途徑」模式

由夏威夷漁業學者Polovia1984年首先提出理論架構,以一組聯立方程式表示某生態系統中,包含漁業在內之各主要生物種群(或群聚)彼此之間的物質(能量)轉移關係。本模型經其他學者改進,並撰寫為電腦軟體以供漁業生態教學及研究方面之用途。

 

  • Effective fishing effort F/q 有效漁獲努力量

以漁獲死亡率(F) 除以作業度係數(q)作為校正後的漁獲努力量, 而不是使用實際投入的漁獲努力量(f)資料。主要是為了為了校正不同時段中q 值改變所引起的誤差。

 

  • Effectiveness of fishing 有效漁獲量

用以泛稱從魚群中移出魚數的百分比。但不能代表開發率或瞬間漁獲率。

 

  • Electronic Length Frequency Analysis ELEFAN)電腦體長頻度分析系統

由國際水產資源管理中心(ICLARM)的學者,在1980年代研發而成的軟體系統。方法是利用電腦對於魚群體長頻度資料反覆運算,以推測其年齡結構並且發展出以體長(而不是以年齡)資訊為主的水產資源分析系統,特別適用於年齡形質不清楚的低緯度地區漁業生物研究。

 

  • El Nino 聖嬰流

南美洲智利外海在耶誕節前後出現的一道小型地區性暖水流,由赤道下方沿岸南下,造成原有北上的洋流受阻,沿岸的湧升流中斷。由於海水中的營養鹽降低,導致生態系統的連鎖反應。當地的鯷(Anchovy)漁業大量減產。上述現象每隔幾年發生一次。南下之赤道洋流的偏移又稱為南向震盪(Southern oscillation),是引起全球性氣候變遷的重要現象。

 

  • Elver 鰻線

已經變態完成,開始溯河洄游的幼鰻。

 

  • Equilibrium catch 平衡漁獲量(CE

在一魚群中所捕獲的魚數量在下一年可以補充回來(由於環境所造成的變

 動不計)。此時的漁獲量稱為平衡漁獲量

 

  • Equilibrium yield (YE平衡漁獲(重)量

同平衡漁獲數量,但以重量表示。在一魚群中所捕獲的魚重量,並不會造成下一年魚群的生物量(biomass)增減,此時的漁獲重量稱為平衡漁獲重量,亦稱持續生產量(sustainable yield)或(equivalent sustainable yield)。

 

  •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專屬經濟海域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擬定之原則,臨海國家離海岸線兩百海浬以內之區域稱之。在本區域以內的生物及非生物資源由該國擁有探勘開發、養獲和管理之主權。

 

  • Exploitable life span 可用期

魚群從進入補充群之後到離開或自漁場中完全消失為止的時間稱之。

 

  • Exploitation ratio E開發比率

在漁獲死亡率與自然死亡同時發生的條件下,漁獲率佔全死亡率的比率F/Z)。亦稱為開發率(rate of exploitation)。  

 

  • Facultative species 移棲性魚類

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大陸棚海域,但在生命史上某些階段以沿岸海域或河口地

區作為棲息地之魚類。

 

  • Fish stock 魚群

泛指正在開發中或有開發潛力的魚群。

 

  • Fishing effort f漁獲努力量

 (1)在一段時間內,以相同漁法作業投入的工作量(注意:不是漁獲量)。

如拖網作業若干小時,或投入多少人力--小時之工作量等。如果以二種或二種

以上的漁法作業時必須予以換算校正。

 (2)同有效漁獲努力量(effective fishing effort)。

 

  • Fishing intensity 漁獲強度

 (1)有效漁獲努力量(effective fishing effort)。

 (2)單位面積的漁獲努力量。如每平方公里海面中下了多少網次。

 (3)泛指漁獲的有效程度(effectiveness of fishing)。

 

  • Fishing power 漁獲能力

比較不同漁船船或不同漁法對某魚群作業之有效程度。通常的測量方法是以該漁具作業所得漁獲量,除以標準漁具在同一時間地點作業的漁獲量。

 

  • Fishing success 漁獲成就

即單位努力漁獲量(CPUE)

 

  • Food conversion efficiency 食物轉換效率

某魚群(或生態群集)之平均攝食量對其生產量之比值。

 

  • Gear saturation 漁具飽和

魚群密度超過漁具所能捕捉之最大限度時發生的狀況。

 

  • Geographical cline 地理性傾斜

多數魚體中的可數形質(meristic characters)之平均值常有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現象。一般認為是由於高緯度區水溫較低,魚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較多的形質數目所致。

 

  • Gill net 刺網

利用尼龍材質在水中透明的特性製造的魚網。魚體經過網孔時因鰭條或鰓蓋等部分纏繞線上而被捕。傳統的刺網在沿岸海域以垂直定置水中的方式作業,後來改為多片連接,在公海中隨波漂流,故稱為流刺網(drift net)。

 

  • Growth curve 成長曲線

某單位魚群中的魚一生中的體長隨時間增加的過程,可以不同的數學公式表示之。如指數(exponential)成長曲線、logistic成長曲線,甘氏Gompertz)曲線、本托蘭斐(Bertalanffy)成長曲線。

 

  • Index of abundance 資源量指數Nind.

把漁區分成大致相同面積的單位,每單位均由其漁獲量(ci)除以投入之漁獲努力量(fi),再對單位面積(Ai)加權,予以總加,作為整個漁區中漁業資源量的指標,即Nind.=Σ(Ci/fi*Ai

 

  • Industrial fishery 工業用漁業

漁獲的目的在於為工業生產提供所需要之原料(如魚粉、鯨魚油、飼料等)

之漁業。

 

  • Inshore fishery 沿岸漁業

泛指使用小船或舢舨在沿岸作業之地區性漁業。

 

  • Instantaneous rates 瞬間比率

一般是指對連續的指數曲線經微分處理所得之常數,作為曲線瞬間變化之指

標。

  • Instantaneous rate of fishing mortality F瞬間漁獲死亡率

在漁獲死亡和自然死亡同時發生之條件下,漁獲死亡個數÷全部死亡個數instantaneous rate of fishing)所得之值。亦稱漁獲率(rate of fishing);瞬間漁獲率;漁獲死亡強度(force of fishing mortality)。

 

  • Instantaneous rate of growth G瞬間成長率

某單位時間(t)前後魚體重比值之自然對數值。即Gt=ln(Wt/Wo)

當應用到魚群某特定年齡群全體的瞬間成長率時,則必須考慮死亡的可能影響

(活存的魚成長較快)。

 

  • Instantaneous rate of mortality Z瞬間全死亡率

單位時間內死亡個體數佔族群的比率之自然對數值,即Zt=lnNt/No)。如果死亡的個體很快被補充回來,則族群數量不會改變。亦稱為耗損係數(coefficient of decrease)。

 

  • Instantaneous rate of natural mortality M瞬間自然死亡率

在自然死亡和漁獲死亡同時發生的條件下,魚體自然死亡個數(Dn)÷全部死亡個數(DT)×瞬間全死亡率=瞬間自然死亡率。即M=Z×Dn/DT,亦稱為自然死亡強度(force of natural mortality)。

  • Instantaneous rate of recruitmentz)瞬間補充率

在某時間間隔(一般為一年)內,魚體由於個體成長導致可能捕獲的數量增加,除以此時間內原有可捕獲的魚數。在這時間內假設魚群總量沒有改變或改變緩慢,且魚群補充量和魚群量沒有直接關聯。

 

  • Instantaneous rate of surplus production 瞬間剩餘生產率

等於補充率加上成長率減去自然死亡率。在一個產量保持平衡的漁業中,增加量相當於漁獲量,故剩餘生產率等於漁獲率。亦稱瞬間自然增加率

instantaneous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

arrow
arrow

    aquacultur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