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的病害,雖然與人類的一樣繁雜,不過研究的方向卻是大有偏頗,直到目前為止,一般都是專注於會造成大量死亡、影響經濟生產的病害研究,也就是傳染性的病害及水質因子欠佳所引發的影響。近年來,由於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污染物如農藥及重金屬等所產生的毒害及經由水產生物對人類所發生的間接影響,也日漸受到重視。以下就這幾方面,簡略的介紹其概況。
感染性魚病
感染性魚病可按病原菌的種類分為病毒性、細菌性、黴菌性及寄生蟲性等四類。
魚類的病害,雖然與人類的一樣繁雜,不過研究的方向卻是大有偏頗,直到目前為止,一般都是專注於會造成大量死亡、影響經濟生產的病害研究,也就是傳染性的病害及水質因子欠佳所引發的影響。近年來,由於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污染物如農藥及重金屬等所產生的毒害及經由水產生物對人類所發生的間接影響,也日漸受到重視。以下就這幾方面,簡略的介紹其概況。
感染性魚病
感染性魚病可按病原菌的種類分為病毒性、細菌性、黴菌性及寄生蟲性等四類。
申論題及簡答題 答題技巧
漁業推廣月刊103年2月第329期
http://www.fa.gov.tw/cht/PublicationsPubMonth/
鰻魚風華
文、圖/曾萬年(東亞鰻魚資源協議會 會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講座 教授)
漁業推廣月刊103年3月第330期
http://www.fa.gov.tw/cht/PublicationsPubMonth/
臺灣沿近海漁業簡介-2 流袋網
文/王茂城(漁業署遠洋漁業組 簡任技正)謝寬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副教授)
鰻苗事知多少
文、圖/曾萬年(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東亞鰻魚資源協議會會長)
鰻苗是養鰻業經營者的命脈,稀少時鰻苗的收購價格高達每尾180元,相當於1公斤90萬,因此鰻苗有水中軟黃金之稱。每到冬天的鰻苗溯河季節,各地漁民便湧向河海交界水域捕撈鰻苗。究竟臺灣的鰻苗有哪些種類?漁民們又是如何捕撈鰻苗的呢?漁業推廣邀請到臺灣的鰻魚專家—曾萬年教授,來為我們解開謎團。
一、 臺灣的淡水鰻種類
水產品安全管理
一、前言
我國漁業年產量約130萬公噸,產值達860億元(2006年),以產量來計算,遠洋漁業占59.0﹪、近海漁業12.1﹪、沿岸漁業4.2﹪、海面養殖2.7﹪、內陸養殖22.0﹪;就產值而言,遠洋漁業48.2﹪、近海漁業11.4﹪、沿岸漁業7.0﹪、海面養殖4.8﹪、內陸養殖28.6﹪。
在現今消費者意識高漲的社會型態下,各類食品中的殘餘藥物、重金屬、食品添加物及致病微生物等所有可能引起健康危害的因子,均受到高度重視與廣泛討論。
為避免農產品遭污染及確保國人食用安全,行政院院長於第2718次院會指示成立跨部會「環境污染與食品安全協調會報」,由衛生署負責召集,並於會報下設:食品安全評估工作小組(主辦單位:衛生署)、環境監測及毒化物管理工作小組(主辦單位:環保署)及農畜水產品安全管理工作小組(主辦單位:農委會),依分工衛生署負責市售產品稽核及追蹤源頭,環保署定期監控環境並就污染區域控制及整治,本會分由防檢局及漁業署就源頭養殖場進行輔導管理及依法處置,以加強對消費事件之通報機制,及採取其他必要緊急因應措施,以迅速有效處理食品安全事件。
水產動物疾病防疫新概念-魚類疫苗使用情形簡介
家畜衛生試驗所 黃淑敏 一、前言 全世界於過去10年內養殖產業一直呈現成長的趨勢,其中成長最為顯著為鯉科魚類(cyprinids)及鮭鳟魚類(salmonides)等魚種,其生產方式大都以密集式養殖。此種在飼養密度高之養殖場極易發生傳染病且死亡率高,甚至容易擴散至野生魚類之族群。因而以疫苗免疫之方式用來預防傳染病之發生,已經成為當前養殖魚業之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因此,未來養殖產業要成功發展之必要條件就是如何減少因疾病而引起之損失,藥物使用減少及研發出可激發特異性及非特異性免疫之預防免疫方法,建立水產養殖業之永續經營及持續發展之墊腳石。 |